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章
一位中职校长的破冰之旅(二)
编辑:     发布日期:2014-04-28 10:18:00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 “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,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。”――华康清

教学改革之旅

打从华康清上任开始,就开始了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教学改革之旅。说到改革的动机,是一个个“故事”在触动着他的神经,在逼着他前行。因此他从心底里喊出了这样的话――

 “教学改革,即使不让我改我也要改。”

1999年上半年会考时,教务主任问华康清:“要不要把一个差的学生和一个好的学生排在一起坐?”华康清问:“这是为什么?”教务主任说:“让差的学生能够抄一点来呀。”“绝对不行,怎么能这样呢?”“这是常用的办法呀!不这样做,许多学生就考不及格,考不及格就不能毕业,不能毕业就没有学生到我们学校来读书了。”华康清没有责备这位主任,他知道这是当时职业教育的通病,出一张书面试卷会考,不及格就用“补考”意思一下,以此作为毕业的标准。然而华康清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断职业教育后路的做法。如果说到职业学校读书是可以偷看的,当时学生也许不会说,然而日后当他们成为父母后,还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职业学校来读吗?职业学校如何去立足?

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应该如何搞?刚上任的华康清心中也没有数。他先前曾经在一家企业的当过厂长,深知市场调研、走访客户能够帮助企业理清思路。学校的毕业生有如企业的“产品”,而企业就是学校的“客户”,何不听听企业的意见呢?于是他开始跑企业,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受到企业的普遍冷落。有一次,他连续打了几个电话给某企业,说是要找老总谈合作,回电都说老总不在家。他来到这家企业,发现老总并没有外出,可是老总只说了句“你和我们的办公室主任去谈吧”,就径自走开了。

更有一事让华康清如刺在喉。当时永康市的五金工业正在快速发展,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,外来打工者都已经达到了30多万人。然而学校的就业率却只有80%左右,企业对自己的毕业生并不欢迎。这是为什么?一位老企业总说出了心里话:“你的学生连螺丝向左转向右转都不知道,我又怎么会喜欢你和你的学生呢?”

华康清曾经挽留过一位要辍学的学生。这位学生对他说:“华校长,我不是说你和你学校不好,也不是说老师不好。只怪自己的学习基础太差,你知道吗?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,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!还是让我走吧。” 这件事让华康清刻骨铭心,看着学生离去的背影,思绪万千,心中如刀子一样在搅动。职业学校面对的就是这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,我们把这些学生招进来,却没有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。他们带着幻想进来,却带着无奈离开,这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!

类似的故事很多,正是这些“故事”促使他痛下决心进行教学改革,根据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内容、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。

“教学内容,让企业老总想买断教材”

1999年华康清就提出:“我们的教学内容一不符合企业的需要,二不符合学生的特点,应该自己动手编写教材。”当时不要说是一般老师,就是学校领导都觉得不可思议。教学内容是上级规定的,教师从来都是以纲为纲,以本为本。要自己动手编写教材,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?我们的老师有这个能力吗?所以迟迟没有行动, 这一拖就是二年!2001年春天,华校长对一部分领导与骨干老师说:“我们到金华九峰职校去看看。”当时也没有说明去九峰干什么,到了九峰职校才知道,他们编写出了一本校本教材,书名叫做《说话训练》,这时大家才明白了华康清的真正用意。大家明白了教材是可以开发的,教师是能够编写的。回来后,《永康市职技校关于开发校本教材的意见》出台了,一大批教师发动起来了。短短几年,就编写出30多种校本教材。

20024月,该校派出三位老师到永康华鑫工具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、品质部长和车间主任。他们与企业干部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,研究电动工具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,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发展趋势,在此基础上,编写出了紧密结合永康实际的校本教材《电动工具》。在挂职实践中他们发现企业的产品合格率不高,常有30%左右的产品需要返修。于是进行研究,改进了关键部件的生产工艺,改革了装配流程,结果使产品的返修率降低到3%左右,每年可为企业节省300多万元资金。企业老总提出要花钱买断这本教材,华康清不答应。老总说:“如果不让买断,那么这几个老师一定要多留些时间。”

20042月,华康清校长主编的《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教程》编写完成并且公开出版了。这本校本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,大体框架没有多大改变,但是插进去300多个实际案例,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感悟法律。当学校把这本《教程》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,有个景象出现了。那天早自修,90%以上的学生都不听英语老师的劝告,都在看这本书。

“课程设置,让教师像专家一样巡回讲课”

该校的特色巡回课,是由开发校本教材引出的。当时学校提出要改革教学内容,开发校本教材。可是由于老师水平的问题,要老师在短时间内编写出一本新的校本教材是勉为其难的。华康清说:“一个学期写不出一本校本教材,但是写出一二个有特色的教案,上几节有特色的课总可以吧。”于是就出现的“特色课”这个名称。所谓特色课就是教师自编教材,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与学生的实际所开设的课程。学校号召教师选择好研究方向,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,成为这方面的专家。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写出有特色的教案,挤出20%的课时开设特色课。

但是在刚开展特色课教学的时候,发现学生受益的面不广。一位老师花了巨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开发,设计出很有特色的课,然而按照常规他只能在一二个班级授课。投入大产出少,不合算。后来,华康清从专家巡回讲学中得到启发,让一些优秀教师在校内各专业、各班级巡回讲课,这就形成了“特色巡回课”。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,写出企业需要、学生喜欢学的教案,通过教务处审定,就列入巡回教学的课程。巡回课程由教务处每周一次排定。

如今,永康市职技校的教师就像专家一样,拎着手提电脑进行巡回教学,教师讲的是“自己”的专长,同一教学内容,可以讲10次、20次乃至更多。经过不断打磨,这样的课哪能不精彩!结果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,教师自己的成就感也产生了。而学生再也不要长期面对一个老面孔,得以汲取全校200多个教师的精华。

有一次,华康清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到汽修班上了一堂语文课。汽修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最差,按常规上课至少有1/3的人要睡觉。那是一个黑暗的晚上,他把学生带到一个树林边上,告诉学生:“现在要到树林里寻找一件东西,但在寻找过程中可能有危险,你们每一个同学喊一句话,告诉大家要注意安全。”喊话开始了,有的喊“如果你受伤,我到医院来看你!”有的喊“小心呀,家里的亲人等你回家!”,“脚下有蛇!”“生命是最可贵的!”“安全重于泰山!” “明天是运动会,你想放弃吗?”……有一位平时从不发言的女同学喊出了一句很精彩的话:“同学们,据可靠消息,方圆十里没有医院,没有医生,更没有药品,你们要好自为之啊!”这堂语文课就在全班同学都喊过后结束。在这样一个近似真实的情境中,在无拘无束的气氛里,同学们练习了表达能力,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,哪里还有人会睡觉?

2005年该校组织特色课说课比赛,请上级专家前来评课。一天16位老师的课听下来,学生说不累。金华市教研室的专家朱孝平说:“真奇怪,通常听了二三节课就感觉到累,而今天听了16节,却丝毫没有累的感觉。”

“评价机制,让英语考不及格的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。”

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,能歌善舞,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。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,前来投奔华康清,当时学校的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哩。然而这位学生在毕业以后,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。几年以后当华康清校长回访她的时候,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。企业的老总说:“华校长,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,会说话会唱歌,会接待会策划,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,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。”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反差是如此之大!华康清知道,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,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,我们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改变学校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方法。

1999年,教育部提出要在中职实行学分制。浙江省选择20所学校作为学分制的试点单位,永康市职技校是其中之一。在试点过程中,华康清发现上级的那个学分制在中职学校并不适用。例如规定必修课必须考及格才能取得学分,否则必须重修。可是职校的学生,英语、数学等课程在初中里就没有学好,如果一定要考及格才能得到学分,有些学生可能读到老也拿不到毕业文凭。人无全才,人人有才,拥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。人的智能是多元的,对于职校的多数学生,逻辑推理并非强势智能,但是他们却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长。为什么不能用学生的特长来代替必修课中的某些学分呢?另外,如果期末出一张试卷,我们的学生可能是很难考及格的,但是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,有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,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学分?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,2000年下半年,华康清提出了“替代学分”和“过程学分”的设想,并在一个班级进行试点。

2001320,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。华校长带着教务处主任来到浙江省教育厅汇报学分制试点的情况,谁知遭到了极力反对。一位处长说:“学分制哪能这样搞的?你们可不能乱来!”高高兴兴地去,垂头丧气地回来。回到学校,华校长对教务处主任说:“不要管它,只要实践证明是是有效的,我们还是继续干。”于是继续试点,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《永康市职技校学分制改革方案》,200212月经教代会上通过后在全校推广。2005110,浙江省在宁波召开“学分制研讨会”。在这次会议上,4年前那个极力反对的处长,却高度肯定了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,号召全省向永康职技校学习。

该校有位学生名叫吴超,英语、数学一直考不及格。然而他在高二年级的时候就考取了高级技工证书,当时他还只有15岁,被媒体称为“全国最年轻的数控高级技工“。后在浙江省数控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得一等奖,当地多家企业以5000元的月薪争抢他。对于这样的学生,如果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,连毕业的资格都没有。然而华康清有新颖的评价机制,吴超同学不但理直气壮地拿到毕业证书,而且还被学校树为学习的榜样。

“不参加会考,让上级给学校下发专门文件。”

要改革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机制,有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会考。当时中职教育的教学管理,也套用普通高中的办法实行会考制度。根据既定的课程与教学大纲,出一份书面的试卷,由地市组织会考,用会考的成绩来评价学校,并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标准。

华康清认识到,要进行教学改革,就必须冲破会考这道障碍。他向金华市教育局多次提出“不参加会考”,可是没有得到批准。20004月,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到杭州开会,他想机会来了,立即带着教学改革的许多资料跑到杭州向黄尧司长汇报。就是这个汇报,改变了黄尧司长的行程。第二天,黄司长专程考察了永康市职技校,说:“这种改革的思路很好,可以试一试。”后来浙江省教育厅派黄新茂副厅长到学校现场办公,金华市教育局的领导都来了,当场拍板让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试点,并且还专门为学校下发了“不要参加会考”的文件。

上一条:一位中职校长的破冰之旅(一)

下一条:江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对应专业

关闭